建制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建制(英語:institution[1])一詞有兩層含義,第一層含義是動詞,即「建立制度」;第二層含義是名詞,即「制度和系統」[2]。在某一國家或機構內,擁有權力權威的支配群體或精英稱之為「建制派」。[3]

歷史淵源[編輯]

「建制」的歷史淵源可以至少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周公建制[4],他建立了君主封建制度,以天子諸侯共治天下,從而完成了中國社會的第一次轉型[5]。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統一中國,結束了戰國以來封建諸侯長期割據的局面,始皇廢分封、行郡縣,建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,完成中國社會的第二次轉型。此後,中國「兩千年之政皆秦政也」[6]。1912年1月1日,孫中山黃興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延續2000餘年的君主專制制度,創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——中華民國[7]

另見[編輯]

參考文獻[編輯]

  1. ^ 彭慕蘭. 大分流. 衛城出版. 2019年7月2日: 29– [2020-06-28]. ISBN 978-986-97165-2-9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-07-01). 
  2. ^ 史可揚. 影视文化学. 崧博出版. 30 January 2019: 199– [2020-06-28]. ISBN 978-957-681-813-4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-07-01). 
  3. ^ 辭典檢視 [建制 : ㄐㄧㄢˋ ㄓˋ] - 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2021. dict.revised.moe.edu.tw. [2023-12-02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-12-02) (中文(臺灣)). 
  4. ^ 黃花岡雜誌編輯群. 黄花冈杂志第63-64期. 光復之聲出版社. 2019年2月28日: 19– [2020年6月28日]. GGKEY:B3HJ37D5PDW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7月1日). 
  5. ^ 《中國密報》編輯部. 《中国密报》第9期: 幕僚失算 习总受损. 中國密報雜誌社. 2013年5月6日: 187– [2020年6月28日]. ISBN 978-1-63032-646-3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7月1日). 
  6. ^ 祁志祥. 中国现当代人学史: 思想演变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轨迹. 獨立作家. 2016年5月1日: 378– [2020-06-28]. ISBN 978-986-92449-2-3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-07-01). 
  7. ^ E. Ann Black; Gary F. Bell. Law and Legal Institutions of Asia: Traditions, Adaptations and Innovations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 10 March 2011: 91– [2020-06-28]. ISBN 978-1-139-49583-7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-07-01).